1








Loading...
心密学府
心密学府
佛教--五智

佛教五智

密教所立佛身,则先有理智之别,而后明理智互具,不二也。金刚界属智,故称智法身。胎藏界属理,故称理法身。智法身者,转识而成者。显教言:转八识成四智,而成报身。今密教教更转第九识,而成五智,以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言第九识者,八识外更加庵摩罗识,即白净识。

词汇解释

先转第九识为法界体性智(本体),再转五六七八识为智。

五智即阿啰钵舍囊arapacana的翻译,顺次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在显教有四智说,密教结合法界体性智成为五智,相应代表金刚界五佛阿閦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和大日如来,对应于胎藏界中台五佛。

五智即代表五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竭磨部、佛部。第九庵摩罗识转化为法界体性智,第八阿赖耶识转化为大圆镜智,第七末那识转化为平等性智,第六意识转化为妙观察智,前五识共同转化为成所作智(即转识成智)。

法界体性智,身业为毗卢遮那佛,口业为普贤菩萨,意业为不动金刚。

大圆镜智,身业为阿閦佛,口业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为降三世金刚。

平等性智,身业为宝生佛,口业为虚空藏菩萨,意业为军荼利金刚。

妙观察智,身业为阿弥陀佛,口业为观自在菩萨,意业为六足金刚。

成所作智,身业为释迦文佛或不空成就佛,口业为金刚业菩萨,意业为摩诃药叉金刚。
 
在摄大乘论中

(名数)一通达智,能觉梦而通达诸法之智也。二随念智,能忆持过去事而不忘失之智也。三安立智,能建立正行而使他修习之智也。四和合智,观一切法随缘和合之智也。五如意智,随意所欲而无不满足之智也。见摄大乘论五。

在瑜伽观想中

若在瑜伽观想中,则佛部属于脐(脐莲花轮白色),金刚部属于心(心莲花轮红色),宝部属于脐下(座莲花轮金色),莲花部属于顶(顶莲花轮青色),竭磨部属喉(喉莲花轮墨绿色);大日如来为常住清净妙法身,阿閦如来属于自性法身,宝生如来为他受用身,不空成就如来为变化身;

依照发心直至成佛过程,从东南西北到中央,依次表示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和佛身圆满;代表五佛智慧轮身的,依次为金刚萨埵、金刚藏王、文殊师利(或者观音)、金刚牙;

五佛各有教令轮身:大日为不动明王,阿閦为降三世明王,宝生为军荼利明王,弥陀为大威德明王,不空为金刚夜叉明王;

在护摩修法中

在护摩修法中如果欲调服魔怨则修降三世明王法,如果欲增益则修军荼利明王法,如果欲求敬爱则修大威德明王法或者孔雀明王法,如果欲钩召有情则修金刚夜叉法,如果欲息灾则修不动明王法。

凡夫之九识,可成如来之五智。但此五智,不过一如来智慧之分为五分而已。实际上,五智必归合为一如来智,且随举一智,其他之四智,亦包含在内。

金胎两部曼荼罗,各有五佛,即金刚界,中央五大月轮中,有大日、阿閦、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五佛。胎藏界,中台八叶院,有大日、宝幢、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五佛。如是五尊,均表五智。大日如来五智具足,其余之四佛,亦各具五智。如是重重无尽。





金融产品
fcfsjhfdskjfhh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