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ading...
心密学府
心密学府
四依四不依

    四依四不依

    四依四不依出自《大般涅槃经》,四依四不依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言四依四不依者,乃是世尊为后世学人所确立的修学佛法所应遵循的原则标准。若人能依此修学,则能远离争论扰乱,顺趋大乘正道。云何四依四不依?如《维摩诘经•法供养品》中云:“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一、依于义不依语

    云何依于义不依语?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令学人破迷开悟了达诸法离言法性,故特假借语言文字方便善巧开显诸法实相。若诸学人不达真义,著于文字,则难免不被语言文字所束缚,犹如以指指月,迷者不见月,反执指为月,如此则不能了知佛法的真实义。是故,应依于义,而不依语。如《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句经文告诉我们,佛所说的文字教法譬如过河的船筏,诸法实相譬如涅盘彼岸,若不依船筏不能到彼岸,若不舍船筏同样不能到彼岸,于此般若大法尚不可执著,何况那不能引导众生令得解脱的外道之法。又如《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立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此句经文是佛陀慈悲方便,劝诸众生念佛名号,与佛结缘,种下善根,由此为因将来能招感被佛陀度化的果报,非指念一句佛号便可成佛道。又例如通常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样是劝人止恶修善的,决不可以为真的立地便可成佛。

    二、依于智不依识

    云何依于智,不依识?智谓无分别智,唯出世大乘圣者具有,有此智者能够如实了达诸法自性共相,能随顺无我律及因果律,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令诸众生得究竟解脱,乃至成就无上佛道。识谓虚妄分别,乃是世间凡夫所有,依于虚妄分别的识不能明辨邪正是非,不能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相,不能随顺自然规律,不能破我法执,令诸众生得究竟解脱。只能使有情流转生死,沉沦苦海。因此,学习佛法最重视的就是破迷开悟,而修行的过程就是转依的过程,成佛即是圆满转依,只有转舍有漏的八识转得清净无漏的四智相应心品,才能成就无上大菩提。故言依智不依识。

    三、依于法不依人

    云何依于法不依人?“法谓经教也,当依佛陀所说之经教,不可以人胜故,背法依人也。”谓佛弟子修学和宣说佛法,当以佛经为依据,以三法印、大乘一实相印、三时判教、四依四不依为依据,若如是者名依法不依人,反之,则是依人不依法。在当今的中国佛教界,依人不依法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解深密经》中,有佛陀亲自认可的三时判教,可是在中国佛教界却有种种不同的判教,并不依佛所说;又例如佛法中讲,一切法皆是缘起性空,这是佛法的不共法,与其他的宗教哲学皆不相同,可是,在佛教界却时常能听到有人高唱:“儒、释、道三教同源或儒、释、道三教是一家。”这样的谬论。是故,欲弘扬正法,光大圣教,当依法不依人。欲自利利他,普度众生,当依法不依人。

    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首先应该了知何为了义经,何为不了义经。还应了知依了义经有何功德,不依了义经有何过失。这样才会自觉地依了义经学法修行。根据经中佛陀亲自认可的判教,当知佛陀初时所说的声闻教法阿含类经及第二时所说的大乘教法般若害经皆不了义经,唯第三时所讲的《解深密经》是真了义经。该经所讲的教、理、行、果四方面皆属究竟了义,无上无容,非诸争论安足处所。此经共八品,除序品外其余七品全部被《瑜伽师地论》所引用,单从这一点上就可说明一生补处的弥勒菩萨对此经的重视程度。例如从教理来讲,初时教本着我空法有宣讲业感缘起;二时教本着我法二空宣讲受用缘起;三时教则是本着非有非空的中道宣讲阿赖耶缘起。又初时、二时教唯说前六识,未建立七、八二识,更未建立三自性和三无性。因此依于初时二时教法,不仅不能说明宇宙人生产生的原因,也不能揭示其究竟实相,甚至连三世因果也说不明白。了义教中所说的教理是究竟圆满的,同样,其中所说的修行方法及佛果境界也是究竟圆满的。而不了义教中所说的内容,只是了义经中的一部分,是故佛陀告诫学人应依了义经不应依不了义经。

    问:何为了义经,何为不了义经?了义对不了义而言,若是公开显了宣说究竟真实之义者,谓之了义教。未了未尽之说,谓之不了义。了义乃是真实之说,不了义乃是方便之说。又具足三义者属了义,否则为不了义。三义者:一者尽量,谓尽所有性一切性;二者如理,谓如所有性真实性;此二是就所说法而言。三者显了,谓公开显了而不隐言密语,此是就佛说法的方法而言。

    问:依了义经有何功德?《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中云:“胜义生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如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所说甚深了义言教,闻已信解,书写、护持、供养、流布、读诵、温习,如理思维,以其修相,发起加行,生几所福?’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胜义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无量无数,难可喻知,吾今为汝略说少分,如爪上土比大地土,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算数计喻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或如牛迹中水比四大海水,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如是于诸不了义经,闻已信解,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获功德,比此所说了义经教,闻已信解,所集功德,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问: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谓佛陀说法有方便说(权教),有真实说(实教);有究竟圆满公开显了的了义教,也有隐言密语对机宣说的未了义教。举例来说,佛陀初时,唯为发趣声闻乘有情说阿含教;佛于二时,唯为已舍小向大的初发大心的不定种性的有情说般若教;佛于三时,普为发趣一切乘的有情说方广教。其中初时教、二时教,皆是对机而说的密义言教。三时教乃是究竟圆满的了义教。因为我空法有和我法二空皆是非有非空中道当中的一分;而于第三时所说的阿赖耶缘起中不仅包括业感缘起,还包括受用缘起,更有自性缘起,可以说宣说缘起法至此已究竟圆满,无上无容。又初时二时唯说前六识未曾建立七、八二识,由未建立八识,虽说缘起但不能建立种现熏生的深妙正理——究竟圆满的阿赖耶缘起。由未宣说三自性故,虽依缘起说如幻有,但未能具体说明遍计所执性唯是凡愚妄执而有,依他起性如幻假有,圆成实性真空妙有。由未宣说三无性故,虽依性空说诸法空,但未能具体说明遍计所执性是体相俱无的空,依他起性是有幻相而无实体的空,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的空。故初时二时皆方便说,皆不了义教,其中所说的内容只是了义教当中的一部分,是故应“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又例如《涅盘经》中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而《解深密经》中却说:“法是一乘,种性有别。”《椤伽经》中也说:“法是一乘,种性有五。”又例如:有的经中说“初发菩提心,即成无上觉。”而了义经中说“从最初发心,直至成佛,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祗劫。”诸如是等,佛于诸经中所说的观点各不相同或自相违当如何处置?当知诸经中所说虽有如是种种差别,并非如来自语相违,而是佛陀大智大悲为度化众生,方便善巧,对机施教,众生根机不同,故佛说法有异,正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佛有八万四千种对治法门。佛陀说法既有方便说,那方便说就必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因为众生的根机有种种差别,这是不争的事实。是故,于佛所说,应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也就是应依了义经的观点去受学一切不了义经,但不可以实废权或以权代实。

    总之,四依四不依是所有的佛弟子都应遵循的原则标准,若不依此标准,人们便会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生门户之见、宗派之争,这必然会影响佛教内部的团结,也必将成为佛教兴旺的一大障碍。愿同修者,都来依此原则标准学法弘法、自觉觉他。

金融产品
fcfsjhfdskjfhhjk